标签:
杂谈 |
内地最年轻的作家被称为“80后”,他们生于上世纪80年代。这批作家的小说大都脏兮兮、愤怒、冷漠、不近情理。我也从青年走来,一直以为青年即便叛逆、不合作、无法无天,也是充满青春热情的为非作歹。不少人怀疑“80后”背后有书商在操控,这些书商应该是从来没有青春岁月的阴险男子。
美国同样有“80后”作家群。他们不爱写小说,只是各大学学生报章的专栏作家。他们是人气极旺热情高涨的阳光性事写手。
标签:
杂谈 |
标签:
杂谈 |
标签:
杂谈 |
现在科学昌明,信徒多多。金融海啸让你怀疑经济学家,怀疑经济学,这没有问题。但你不能怀疑科学,科学还是个玩意儿。美国人对科学仍然很迷恋。面对恋爱时间大幅飙升的新时代,美国科学家也乘机而动,在网络上贴出不少用科学指导、解释恋爱的帖子,顺便做一点破除迷思普及科学的工作。
恋爱往往会在酒吧发生。你走进酒吧,开始很烦闷,音乐太吵,酒保太粗鲁,周围的客人没有一个看得上眼。三杯黄汤下肚,你却渐渐地高兴起来,继而兴高采烈,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浪漫天堂,看谁都顺眼,男的像赵子龙,女的像黄蓉,人人和蔼可亲。终于在一分钟里,你找到了一生的期待。不过第二次约会你会从天堂掉入地狱:赵子龙变成了赵本山,黄蓉变成了赵丽蓉,那才是他们的本来面目。
标签:
杂谈 |
金泽智(S
标签:
杂谈 |
有一次去北京出差,飞机一如既往地误点,没赶上与朋友约好的饭局,到了宾馆就去附设的餐厅胡乱吃一点。
那家餐厅生意奇差,除了我以外没有其他客人,大堂里只有一位服务员。点了一只辣子鸡久久不见上菜,我从包里取出一本解闷的书随便翻翻。
标签:
杂谈 |
标签:
杂谈 |
林语堂说《浮生六记》里的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,我不以为她最可爱,我以为她最可娶(不是可取),是中国文字中能够贯通古今的适婚女性。
我理解的可爱是可以谈恋爱,中国传统文字里恋爱篇章不多,恋爱人物很少,能和现代生活合拍的更少。《红楼梦》也许是民国以前最好的恋爱文学。但它的男生太特殊,贾宝玉一定要是个富贵闲人,把自己看成须眉浊物,把女生都看成神仙姐姐,神魂颠倒,情真理痴,半疯半傻。现在敏慧的红楼群芳并不难得,难得的是宝玉。而当代男生如果天赋异禀,有宝玉性情,多半会更上层楼,加入同志队伍,不和姐妹们玩了。
真正影响当下中国人恋爱生活的是外来文学。外来文学强调男女平等,激发了无数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男女爱情。中国近代国门打开后,在欧风美雨激荡下,中国人的恋爱故事要比过去好看许多。
不过恋爱好了,婚姻不见得好。婚姻和恋爱不一样,比恋爱要麻烦。恋爱无拘无束
标签:
杂谈 |
国际书业这些年越来越娱乐化,什么好玩就写什么,而且寻根溯源穷形尽相,只要觉得是个玩意儿马上毫不顾忌地从头说到尾。人间万物,最好玩的还是人自己,于是就有了《接吻的历史》、《放屁的历史》、《妻子的历史》、《乳房的历史》、《底裤的历史》、《男根的历史》……不久前又读到英国人乔纳森·马格尔斯写的一本《高潮的历史》。
马格尔斯相信历史唯物主义,相信什么事都有它的物质基础,而人事就要有生理基础。他说除了呼吸、吃喝,人类行为的第三大推动力便是大O(Orgasm,性高
标签:
杂谈 |
苏青曾经把孔子“饮食男女,人之大欲存焉”重新标点为“饮食男,女人之大欲存焉”,借孔子之口,创造出一条很强势的女权口号。美国现在有一位相当厉害的女作家,名叫邦内·克郎帕克,是21世纪纽约版的苏青,她如果懂中文,也许会把孔子的另一段名言“食色性也”重新标点为“食,色性也”,意思是食物、进食有很强烈的色欲属性,食就是色,色就是食。她今年出版的畅销书,书名是《食物的性生活》。
克郎帕克属于那种巫婆型的心理学家,再平淡的行为,到她笔下都成了值得深长思考